垣曲縣又稱舜鄉(xiāng),是帝舜故里,位于山西省南端,東跨王屋,西踞中條,南界黃河,北接太行,隸屬于山西省運城市。垣曲縣商周時為亙方,西漢稱垣縣,宋代始稱垣曲并沿用至今。垣曲縣人文資源富集,“世紀曙猿”化石的發(fā)現(xiàn)推翻了“人類起源于非洲”的論斷;華北地區(qū)唯一的原始森林——歷山,被譽為“華北動植物物種基因庫”。轄區(qū)年均氣溫13.5℃,年均降水量631毫米,無霜期230天,素有“十里不同天”的說法。垣曲縣是“國家綠色能源示范縣”、“國家兩基工作先進地區(qū)”、革命老區(qū)。至2013年,轄區(qū)國土總面積1620平方公里,下轄11個鄉(xiāng)鎮(zhèn)、188個行政村、1277個自然村,總人口23.5萬。行政區(qū)劃編輯至2014年,垣曲縣轄5個鎮(zhèn)、6個鄉(xiāng),分別是:新城鎮(zhèn)、毛家灣鎮(zhèn)、皋落鄉(xiāng)、長直鄉(xiāng)、王茅鎮(zhèn)、解峪鄉(xiāng)、古城鎮(zhèn)、華峰鄉(xiāng)、英言鄉(xiāng)、蒲掌鄉(xiāng)、歷山鎮(zhèn)。
地理環(huán)境編輯位置境域
垣曲縣位于山西省南部,運城市東端,東北與陽城、沁水兩縣毗連;北和翼城、絳縣接壤;西與聞喜交界;西南連接夏縣;東鄰河南省的濟源市;南與河南省三門峽市的澠池縣、洛陽市的新安縣隔河相望,全縣國土總面積1620平方公里。距省會太原350公里、運城100公里、鄭州230公里、西安340公里,距運城關公機場四十分鐘路程。地理坐標為東經111°31′-112°10′,北緯35°00′-35°39′。
地質
垣曲縣位于華北大陸板塊南部,鄂爾多斯地塊與河淮地塊接觸帶南端,中條斷拱東北端東側。東南方為單斜構造,主要構造走向為北東,傾向西南,西北部有較古老的火成巖出露,東南部是新地層的沉積巖出露,地質構造變化復雜。即有較古老的古生代震旦紀、寒武紀、奧陶紀的地層,也有中生代二疊紀、三疊紀的煤系地層,更有新生代第三紀、第四紀的黃土質地層。全境山區(qū)面積1170.80平方公里,占總面積72.24%;黃土臺原區(qū)、丘陵404.7平方公里,占總面積25%;洪積、沖積平原區(qū)39平方公里,占總面積2.4%。
地形
垣曲縣地勢西北高、東南低,境內北部高峻,南部低緩,西、北、東三面環(huán)山,南臨黃河,中部為垣曲山間盆地,呈北寬南窄的葫蘆形展布。海拔在600—800米之間,最高海拔2358米(舜王坪),為晉南最高峰,最低海拔176.7米(馬蹄窩),為山西省最低點。主要山峰東北有舜王坪、鋸齒山、流流山、皇姑漫等,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,其中舜王坪海拔2321米,為垣曲縣最高峰;北有園谷爐山、天盤山、教尖秸等,海拔均在1650米上下;西有余家山、歪頭山、大凹山、蟻山等,海拔均在1300米左右。
水文
境內較大河流有毫清河、允西河、板澗河、西陽河、五福澗河等, 均由北而南注入黃河。河流兩岸多為狹窄的河谷平原,灌溉方便,人煙稠密,為主要農作區(qū)。
自然資源編輯生物資源
垣曲縣植物共122科451屬782種,其中藥用植物485種,數(shù)量和質量居運城地區(qū)之首,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連香樹、禿山白樹,三級保護植物有青檀;野生脊椎動物74科256種,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虎、梅花鹿、黑鸛、金錢豹、金雕等;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中條獼猴、天鵝、大鯢、林麝等。
礦產資源
垣曲縣礦產資源豐富,探明礦藏46種。金屬礦產有銅、鐵、金等;非金屬礦產有煤、石英巖、重晶石、磷、鋁土礦、板石、滑石、花崗巖、石榴石、孔雀石、麥飯石、水晶、瑪瑙、漢白玉等。
人口編輯2012年人口抽樣調查顯示,轄區(qū)共有86698戶,戶籍總人口為233835人,其中,城鎮(zhèn)人口122325人,鄉(xiāng)村人口111510人。戶籍人口中,男性人數(shù)為102330人,女性人數(shù)為131505人。從業(yè)人員有23339人,在崗職工有22936人。
交通運輸編輯
垣曲縣行政地圖垣曲縣交通便捷,至2014年,南同蒲鐵路在境內長78公里;聞垣高速公路縱貫全境,北接京昆、大運高速,南通晉濟、連雀高速;垣澠高速、晉運高速處于前期籌建階段;全縣公路總里程1000余公里,建成“三縱三橫”循環(huán)道路體系,省道王橫線穿境而過,另有侯馬至焦作公路干線、聞垣路、縣城至陽城支線公路及簡易公路多條。
社會事業(yè)編輯社會保障
垣曲縣是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移民大縣,2009年被確定為省級新型農保試點縣,2010年被確定為國家級新型農保試點縣。至2011年,全縣60歲以上農村老人全部被納入養(yǎng)老金發(fā)放范圍。
科教文衛(wèi)
垣曲縣山芽兒童文化園是山西省首家國家級農村兒童文化園試點園;2010年垣曲縣共籌資684.82萬元,資助學生5535人;垣曲縣圖書館藏書超過5萬冊;垣曲縣自然博物館是山西省唯一的縣級自然博物館;截止2009年9月30日,垣曲縣村衛(wèi)生所“全覆蓋”工作已全面完成,并按“四所分開”原則將新建村衛(wèi)生所面積都建為60平米以上。
風景名勝編輯二郎廟
二郎廟位于蒲掌鄉(xiāng)北陽村東側。坐北朝南,東西長9米,南北寬6.2米,占地面積55.8平方米,為元代建筑。北殿面闊三間、進深四椽、單檐懸山頂。梁架結構為四椽袱通檐用二柱。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皇姑幔
皇姑幔海拔
皇姑幔2134米,為歷山第二大高峰。據(jù)傳舜躬耕歷山,即取道皇姑幔南麓的鑰匙溝而上,見峰勢舒緩,如帳似幔,便在峰上造屋筑臺 ,供二妃娥皇、女英避暑賞秋居住,皇姑幔由此而得名。
埝堆玉皇廟
埝堆玉皇廟位于皋落鄉(xiāng)埝堆村西北角,現(xiàn)存主體為元代建筑。坐北向南,南北長26.8 米,東西寬17.95米,總占地面積481平方米?,F(xiàn)存戲臺與正殿,為元代遺構。戲臺面闊三間,進深四椽,單檐灰瓦懸山頂,柱頭施四鋪作單下昂斗拱。正殿面寬三間,進深二椽,單檐懸山頂,柱頭施五鋪作雙下昂斗拱,補間斗拱皆一朵,僅當心間為梅花形大斗,令拱皆為異形拱。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三潭瀑布景區(qū)
三潭瀑布風景區(qū)位于垣曲縣城東28公里處的歷山鎮(zhèn)境內,是歷山黃河生態(tài)旅游區(qū)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懸泉山下淘金河形成了五公里長的天然石峽,羅列著十余個形態(tài)各異的瀑布淵潭。三步一潭,五步一瀑,瀑連潭、潭連瀑、潭中有潭、瀑下有瀑,尤其是雨潭、風潭和龍?zhí)度兑笋v足。
北峪銅礦遺址
北峪銅礦遺址位于毛家灣鎮(zhèn)毛家村北峪自然村村東200米處。為漢代、唐代遺址。礦洞大小約4米 見方,深約2公里,幾經棄用,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重新開采。洞內分多條灰坑,灰坑內廢棄大量枯朽坑木及泥質灰陶四系罐。1960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小浪底庫區(qū)
小浪底庫區(qū)位于垣曲縣古城鎮(zhèn),為小浪底最大庫容所在,為北方較大的人工高原平湖,湖心有島,盛產魚蝦,以“黃河鯉魚”最為出名。庫區(qū)景觀以每年9月到次年4月為最佳。
名優(yōu)特產編輯
垣曲猴頭
垣曲猴頭垣曲猴頭是一種大型真菌,新鮮時呈白色,干后變?yōu)榈稚?,通體布滿針刺一樣的絨毛,形狀很像猴的腦袋,因而得名,與熊掌、海參、魚翅并列為“四大名菜”,與黃花、木耳、蘑菇合稱為“四大山珍”。垣曲猴頭個大,絨毛有光澤,性平味甘,無蟲蝕,久儲而為不變。炒祺炒祺是垣曲縣獨有的特產,已有五千年的可考歷史,是一種傳統(tǒng)面食。炒祺純手工制作,用白面、食油、土雞蛋、白糖、鹽、芝麻等土炒制成。
著名人物編輯席澤宗,中國天文學史專業(yè)的第一位博士生導師,中國科學院院士、學部委員。車敏瞧,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,榮獲一級解放勛章、二級獨立自由勛章。常乾坤,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,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、一級解放勛章。裴麗生,歷任山西省省長、中國科學院院長、中國科協(xié)副主席等職。文敏生,歷任公安部副部長、廣東省副省長、黑龍江省委書記、郵電部黨組書記等職。譚文峰,國家一級作家,中國作家協(xié)會會員,山西省作家協(xié)會全委會委員。賈躍亭,樂視網(wǎng)創(chuàng)始人、CEO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