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興市,簡稱宜,古稱“荊邑”、“陽羨”,位于江蘇南部,太湖西岸。中國著名陶都。 宜興素有“陶的古都,洞的世界,茶的綠洲,竹的海洋”之稱 。宜興是“紫砂壺”原產地,擁有石灰?guī)r溶洞80多個,茶園3500余公傾,竹??v橫八百里 。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宜興留下“買田陽羨吾將老,從初只為溪山好”的詩句。宜興人文薈萃,誕生了4位狀元、10位宰相、26位兩院院士,被譽為院士教授之鄉(xiāng) 。宜興文化屬吳越文化,宜興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。宜興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縣級市之一,連續(xù)多年被評為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市。在經濟、文化、商貿、會展、服務業(yè)和城市建設等領域成就顯著,一直處于中國縣級市的前列,同時也是中國大陸擁有豪車數(shù)量最多的縣級市。2011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。2015年位居中國百強縣市第六名 。
行政區(qū)劃宜興有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,1個國家級 環(huán)??萍脊I(yè)園、2個省級開發(fā)區(qū)、14個鎮(zhèn)、5個街道,有216個行政村、93個社區(qū)。 宜興市轄5個街道:宜城街道、屺亭街道、新街街道、新莊街道、芳橋街道。其中,屺亭街道委托宜興經濟開發(fā)區(qū)管理;新街街道委托環(huán)科園管理。14個鎮(zhèn):丁蜀鎮(zhèn)、張渚鎮(zhèn)、西渚鎮(zhèn)、太華鎮(zhèn)、徐舍鎮(zhèn)、官林鎮(zhèn)、楊巷鎮(zhèn)、新建鎮(zhèn)、和橋鎮(zhèn)、高塍鎮(zhèn)、萬石鎮(zhèn)、周鐵鎮(zhèn)、芳橋鎮(zhèn)、湖父鎮(zhèn)。其中宜興城區(qū)人口包括宜城街道和丁蜀鎮(zhèn)。
地理位置
宜興市位于北緯31°07′~31°37′,東經119°31′~120°03′。地處江蘇省南端、滬寧杭三角中心,東面太湖水面與蘇州太湖水面相連,東南臨浙江長興,西南界安徽廣德,西接溧陽,西北毗連金壇,北與武進相傍。滆湖鑲嵌宜興和武進之間,三氿(西氿、團氿、東氿)相伴市區(qū)東西兩側。宜興市總面積1996.6平方千米(其中太湖水面242.29平方千米)。城市化水平60.54。
地形地貌
宜興市有山、有水、有平原,有“三山、二水、五分田”之稱。宜興市地勢南高北低。南部為丘陵山區(qū),北部為平原區(qū);東部為太湖瀆區(qū),西部為低洼圩區(qū)。宜興山地屬于天目山余脈,擁有江蘇蘇南最高的三座山峰,其中茗嶺葡萄嶺海拔611.5米,為江蘇第二峰。
水文特征
宜興市境內河流密布、縱橫交叉,灌溉、運輸方便。有河道215條,總長1058公里,總面積19.49萬畝。其中主干河14條,5公里以上的68條。蕩20多個,水域面積73.43畝。有水庫20座,總庫容1.26億立方米。天然水質較好,礦化度為100-200毫克/升,屬很低礦化度水;總礦化度小于1.5毫克當量/升,屬很軟水;酸堿度值為6.5-7,屬中性水。
氣候特征
宜興市全年溫暖濕潤。熱量條件好,年平均氣溫15.7oC夏季最熱月平均氣溫28.3oC。年平均無霜期240多天,生長期可達250天左右,積溫5418oC,日照較足,7-8月日照時數(shù)最多。農作物一年可2-3熟。降水豐沛,全年有雨,年平均雨日136.6天,年平均降水量1177毫米,春夏雨水集中。地面水、地下水豐富。
交通公路
至2007年末,宜興境內公路通車公路總里程達2245公里,公路密度達到110公里/百平方公里,每萬人擁有公路21.2公里,宜興境內有寧杭、錫宜等2條高速公路、G104、S342、S230、S240等4條國、省干線公路;豐張線、屺分、丁張線、張靈慕線等17條主要市道;境內共有航道77條,航道總里程594公里,其中錫溧漕河、蕪申運河等級航道17條278.24公里;境內公路橋梁359座,航道橋梁601座,農村橋梁3790座。宜興共有市區(qū)一級客運汽車站2個、鎮(zhèn)區(qū)客運汽車站9個、公交停車場4處;宜興市班線客運車輛559輛、班線120 條,輻射周邊地區(qū)8省64個城市;市內所有行政村全部開通客運班車,實現(xiàn)了“通達工程”目標;宜興市擁有公交車200多輛,開通23條公交線路,其中公交1 路、3路、7路已開通空調公交車;擁有出租汽車453輛、貨運車輛3907輛,共有危貨運輸企業(yè)12家、一類汽車維修企業(yè)23家、二類維修企業(yè)85家、三類維修企業(yè)159家。
鐵路
寧杭高鐵宜興站位于宜興市龍背山森林公園南麓、104國道與陶都路之間。寧杭高鐵宜興站綜合客運中心由市交通運輸局負責建設,規(guī)劃面積約8.5萬平方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