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丘縣位于河北省南部,太行山東麓,隸屬于邢臺市,是邢臺市一城五星都市區(qū)的重要組成部分,總面積788平方公里,轄5鎮(zhèn)4鄉(xiāng),常駐人口26.66萬,縣政府駐內丘鎮(zhèn)。 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位居邢臺市第一平臺縣行列。1996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對外開放縣。內丘是“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”、“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”、“全國計劃生育優(yōu)質服務先進縣”、“全國國土資源節(jié)約集約模范縣”、“全國平安鐵路示范縣”、“全國綠化模范縣”、“全國生態(tài)文明先進縣”, 被評為“中國邢窯文化之鄉(xiāng)”、“中國扁鵲文化研究中心”。內丘縣交通區(qū)位優(yōu)越,京廣鐵路、107國道、京港澳高速和世界上運營里程最長的京廣高鐵等4條國家南北交通大動脈縱穿南北,邢衡高速、隆昔公路橫貫東西。內丘縣資源豐富,中藥材和農產品產量可觀,邢棗仁聲名遠播,富崗蘋果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。旅游方面有鵲山、寒山等自然風光,長壽百果莊園、 富崗山莊等生態(tài)景觀,扁鵲廟、邢窯遺址等人文景觀。其中扁鵲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A級景區(qū),邢窯遺址入選“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(fā)現(xiàn)”,內丘縣被列入國家大遺址保護規(guī)劃。
內丘縣轄5個鎮(zhèn)、4個鄉(xiāng):內丘鎮(zhèn)、大孟村鎮(zhèn)、金店鎮(zhèn)、官莊鎮(zhèn)、柳林鎮(zhèn)、五郭店鄉(xiāng)、南賽鄉(xiāng)、獐么鄉(xiāng)、侯家莊鄉(xiāng)。
內丘縣,地處河北省南部,太行山東麓,總面積778平方公里,地勢西高東低,地貌呈三元式結構,山區(qū)、丘陵、平原約各占三分之一。
自然資源生物資源
植物、動物種類繁多,可栽培的植物有13科33種,盛產小麥、玉米、棉花、花生等。畜禽養(yǎng)殖有牛、豬、羊、雞、兔等10余種。柿子、核桃、板栗、蘋果等干鮮果品暢銷國內外。中藥材極其豐富,有酸棗仁、黃芩、黃芪、柴胡等200余種。
礦產資源
礦藏有煤、鐵、銅、鉛、鋅、鉬、鋁、鈾、石膏、黃鐵、石墨、石英、長石、水晶、云母、蛭石、電氣石、白云巖、冰洲石、方解石、石灰?guī)r、石膏、耐火粘土、紫木節(jié)、明礬、磷、閃石棉、建筑沙、柘榴子石、硅石等30多種有用礦石。其中礦床和已開采的規(guī)模較大的礦產地24處,礦點64處,礦化點84處,共計172處。
經濟概況第一產業(yè)
林果、畜牧、蔬菜三大富民產業(yè),優(yōu)質干鮮果品基地發(fā)展到56萬畝,總產達10.42萬噸;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發(fā)展到6.6萬畝,總產達25.2萬噸;肉、蛋、奶產量分別達2.58萬噸、2.32萬噸和910噸;春雨谷朊粉、邢州棗業(yè)、志成食品、弘隆果品等農產品加工銷售龍頭企業(yè)不斷壯大,市級以上龍頭企業(yè)發(fā)展到5家,農民專業(yè)合作組織達到25個?!皾{水”牌蘋果先后被指定為十六大、十七大會議專用果品,“天力三寶”牌酸棗汁成為中國航天員特供飲品和“迎奧運”特制產品。農副產品加工業(yè):年產蘋果5600噸、板栗2000噸、核桃560噸等。
第二產業(yè)
鋼及鋼制品業(yè):年產生鐵300萬噸,粗鋼300萬噸、鋼材300萬噸。
煤及煤化工業(yè):企每年可產優(yōu)質煤炭500萬噸左右、焦炭260萬噸、精甲醇20萬噸、醋酸50萬噸、苯加氫5萬噸。
新型建材業(yè):年產水泥150萬噸,水泥熟料120萬噸;石材主要有粉石英、白石英、粉砂巖、芝麻黃、黑石英等,年產量各約近100萬平方米。
生物醫(yī)藥業(yè):年產中成藥1450噸,年加工棗仁近3000噸。
旅游業(yè):以太子巖(扁鵲廟)、寒山兩大自然景區(qū),長壽百果百草莊園、富崗山莊等農業(yè)生態(tài)旅游為依托,編制通過了《內丘縣旅游發(fā)展總體規(guī)劃》。
社會交通
京廣鐵路、京深高速公路、107國道橫穿南北,省道隆昔路縱貫東西。內公路干線,由縣城輻射四面八方。北上京津,南下湖廣,西達秦晉,東至齊魯。南水北調工程中線從縣城西郊穿過,暢通后可水路直航京津等地。一個縱橫交錯、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已經形成。
教育
內丘縣現(xiàn)有普通高中2所、中等職業(yè)學校2所(含民辦1所),初中7所、小學60所(含民辦6所)、教學點27個、幼兒園96所(含民辦12所),另設有教師進修學校、特教學校各1所。
風景名勝扁鵲廟扁鵲廟,又名扁鵲祠,位于邢臺市內丘縣城西26公里的鵲山腳下,是祭祀、謁拜華夏醫(yī)祖扁鵲的古建筑群。
原有單體建筑27座,現(xiàn)存有回生橋、山門、扁鵲殿、后土總司殿、玉皇殿等13座,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,是我國現(xiàn)存規(guī)模最大、歷史最悠久的扁鵲廟群。被國家旅游局評為AAAA級旅游區(qū),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扁鵲廟,始建不祥,漢唐有之。歷代均曾修葺。其中扁鵲殿、扁鵲墓、透靈碑、回生橋、九龍柏、古代碑廊、三清殿、漢代神獸氣勢磅礴,為扁鵲廟八大景觀,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。廟內古柏參天,建筑錯落,碑刻林立,是研究扁鵲中醫(yī)文化和我國醫(yī)學發(fā)展史的重要實物資料。扁鵲廟與鵲山相呼應、融為一體,文化積淀沉厚,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傳說。鵲山鵲山風景區(qū)位于扁鵲廟的西側,因是名醫(yī)扁鵲封地而得名鵲山。又因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虢國太子由扁鵲治好了他的病,拜扁鵲為師,跟隨扁鵲到此山采藥,故又叫太子巖,山上留有太子洞、太子樓等遺跡。有中天門(白玉皋)、南天門、鵲山圣母殿、玉皇皋、玉皇閣等建筑。鵲山自然景觀中以“白玉帶”最為奇特,在東坡海拔660—680米陡立的山崖間,環(huán)山水平出露著一條長上千米、厚達10幾米的白色石英和長石的侵入巖層,遠望蒼山如黛,白帶蜿蜒盤繞山崖間,形成罕見的“蒼山玉帶”天然絕景和地質奇觀。長壽百果莊園長壽百果莊園位于邢臺市內丘縣柳林鎮(zhèn)的西石河村,這里西依巍巍太行山,東臨平原,地理位置優(yōu)越,自然風光優(yōu)美,交通便利,2004年被評為全國首批農業(yè)旅游示范點。2010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國家AAA級旅游區(qū)。該園區(qū)總面積近萬畝,發(fā)整理造地6000畝,園內種植名、優(yōu)、特、稀林果146種,22萬株,分為桃樹、杏樹、李子、核桃、大棗、蘋果、梨等66個植物區(qū)及無公害瓜果蔬菜區(qū)。園內還修建了養(yǎng)魚池、游泳池、魚型釣魚臺和龜型釣魚臺,及亞洲最大真石假山萬壽山、仙人洞、鎖鏈吊橋、戲水中心福壽園、農家四合院和16座亭臺樓閣等娛樂休閑設施。景點美觀大方,樸實典雅,布局合理,體現(xiàn)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(tǒng)一。
寒山風景區(qū)位于邢臺市內邱縣西部,屬太行山主脈中南段,景區(qū)面積15平方公里,東距縣城70公里,東南距邢臺市65公里,該旅游區(qū)是一個山岳型景區(qū),嶂石巖地貌,自然景觀壯麗秀美,以“雄、險、綠、幽、奇”而著稱。有大小景點80余處。其中以“八聲回音、虎影奇崖、情人幽谷、劈山救母、云海松濤、空中棧道、草帽仙山、黃巾石堡”八大勝景稱絕。景區(qū)景色四季分明:早春,草木吐綠,桃花燦漫;盛夏,林木蔥蘢,涼意襲人;深秋,萬山紅遍,層林盡染;隆冬,冰壁霧松,銀裝素裹,景區(qū)內山高谷深,層巒疊嶂,主峰寒山垴海撥1806.3米,為邢臺市第二高峰。各種動植物資源豐富,其中僅中草藥就達600多種,原始次生林漫山遍野,三千畝松林四季常青,植被覆蓋率達98%,負氧離子含量20萬個/cm3,有“換氧洗肺,森林沐浴”之功能,被譽為“瑤池仙境,天然氧吧”。
地方文化歷史文化
內丘縣是春秋戰(zhàn)國神醫(yī)扁鵲行醫(yī)采藥的地方,是“唐白磁”燒制的中心,是“邢文化”的發(fā)祥地之一。現(xiàn)存的有原始社會末期新石器時期的許多文物。有不同時期的古文化遺址62處,古墓群3處,古建筑6處,古石刻7處,現(xiàn)代革命文物3處。其中,邢窯遺址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,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,有扁鵲廟群、王交臺古戲樓、中張村千佛閣、寺溝且停寺等??h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2處。旅游景觀令人神往,有聞名遐邇的扁鵲廟群,盤根山石的九龍柏,雄偉壯觀的太子巖,曲徑通幽的且停寺,鐵土封頂、保護1600余年的晉代后趙宰相張賓墓,分布縣城周圍28處的邢窯遺址,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互輝映、被專家學者贊譽為“大、險、奇、秀”、與贊皇縣嶂石巖毗鄰的杏峪風景區(qū)和寒山風景區(qū),“鶴度仙蹤”的鶴度嶺和綿延起伏的明代長城等等。邢窯遺址出土瓷器窯具殘片20余萬件,2013年4月9日,內丘邢窯遺址被列為“2012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(fā)現(xiàn)”。
語言文化
邢臺方言,屬于北方方言區(qū)的冀魯次方言區(qū)(舊稱“冀魯官話區(qū)”)。由于邢臺歷史上處于直隸山東交界地帶,且有兩省六縣的“飛地”夾雜其間,地理復雜、風俗特殊,所以邢臺的方言具有“源流駁雜、語匯豐富”的特點。邢臺雖距北京較近,但與普通話在發(fā)音上差別很大,語匯也有一定差別,但語法則差別不大。語音與山東西北部方言接近,某些語匯明顯帶有山西方音。無論中國的語言專家還是自稱“中國通”的“老外”,面對滿口土語、侃侃而談的老農,往往也是“望土興嘆”不知所云。邢臺方言和這一帶的文化、風俗就好象一件件出土文物,既“土里土氣、又高深莫測”。